青知专栏丨走进《关键数字技术专利分类体系(2023)》(二)人工智能技术专利分类体系表
2023-10-19 / 来源:HHHTIP / 阅读量:知专栏丨走进《关键数字技术专利分类体系(2023)》(二)人工智能技术专利分类体系表
《关键数字技术专利分类体系(2023)》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的适用于相关产业专利统计分析工作的专利分类体系。
该分类体系瞄准新兴数字产业和前沿技术领域,重点选取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信息、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和元宇宙等七类关键数字技术,明确技术边界并划分技术分支,构建技术分支与国际专利分类的参照关系。
本分类体系采用国际专利分类与关键数字技术对照的架构,支撑相关领域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构建,满足相关数字技术专利统计监测需求,为开展专利统计国际比较奠定基础。
相关阅读:青知专栏丨走进《关键数字技术专利分类体系(2023)》(一)
分类表
人工智能技术专利分类体系表
技术分支编号 |
技术分支名称 |
国际专利分类 |
关键词概述 |
1 |
人工智能硬件平台 |
|
|
1.1 |
智能芯片 |
G06F3*、G06F8*、G06F9*、G06F11*、G06F12*、G06F13*、G06F15*、G06F16*、G06F17*、G06F21*、G06F30*、G06F40*、G06K7*、G06K9*、G06K17*、G06K19*、G06N*、G06T1*、G06T3*、G06T5*、G06T7*、G06T11*、G06T15*、G06V*、G16B*、G16C*、G16H*、H01L21*、H01L23*、H01L25*、H01L27*、H05K1*、H05K3* |
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芯片、AI芯片、智能单片机、GPU、FPGA、ASIC、SOC芯片、类脑芯片、CPLD等 |
1.1.1 |
GPU |
G06F9*、G06N3*、G06T1*、G06T3*、G06T5*、G06T7*、G06T11*、G06T15* |
GPU、图形处理器、图像处理器、视觉处理器、显示卡芯片、显卡芯片等 |
1.1.2 |
FPGA |
G05B19*、G06F7*、G06F9*、G06F11*、G06F40*、G06F13*、G06F15*、G06F17*、G06F30*、H03K19* |
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 |
1.1.3 |
ASIC |
G06F*、H01L21*、H01L23*、H01L25*、H01L27*、H03K*、H05K1*、H05K3* |
ASIC、专用集成电路、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芯片、专用芯片等 |
1.1.4 |
类脑芯片 |
G06N3*、G06F9*、G06F15*、G11C13* |
类脑芯片、类脑计算机、神经芯片、神经拟态、忆阻器等 |
1.1.5 |
NPU |
G06N3*、G06F9*、G06F15* |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等 |
2 |
人工智能通用技术 |
|
|
2.1 |
机器学习 |
G06F16*、G06F17*、G06F30/27、G06K9*、G06N3*、G06N20*、G06N99*、G06V* |
机器学习、强化学习、深度学习、隐私计算、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集成学习等 |
2.1.1 |
传统机器学习 |
G06F17*、G06F30/27、G06K9*、G06N3*、G06N20*、G06N99*、G06F16*、G06V* |
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决策树、K近邻算法、集成学习等 |
2.1.2 |
强化学习 |
G06F*、G06K*、G06N*、G06Q*、G06T*、G06V*、G10L* |
增强学习、马尔科夫模型、深度Q网络、策略优化、多智能体系统、模仿学习、A3C算法等 |
2.1.3 |
深度学习 |
G06K9*、G06N*、G06V* |
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多层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
2.2 |
知识图谱 |
G06F16*、G06N*、G06Q* |
知识图谱、知识融合、知识提取、知识加工、本体论等 |
2.3 |
类脑智能计算 |
G06N3*、H04L12*、G06F9*、G06F16*、G05B13*、G06N20*、G06K9* |
大脑模拟、神经计算、脑模型、人造生命、合成生活、虚拟生物等 |
2.4 |
量子智能计算 |
B82Y10*、G02F2*、G05B19*、G06E1*、G06F*、G06N10*、G16B*、G16C10*、H01L29*、H01L33*、H04B10/70 |
超导量子处理器、离子阱量子处理器、硅基半导体量子处理器、光量子处理器、量子机器学习、量子算法、量子编程、量子比特、量子力学等 |
2.5 |
模式识别 |
G06K9*、G06T7*、G06V*、A61B5* |
模式识别、模式分类、模式聚类、信号模式识别、对象识别、客体识别等 |
2.6 |
群体智能 |
B23P6*、B23P9*、B23P23*、B25J9*、B60W30*、B64C*、B64D*、B64G1*、G01C*、G01S*、G05B*、G05D*、G06F*、G06K*、G06N*、G06Q*、G06T*、G08G*、H02J*、H04B*、H04L*、H04N*、H04W* |
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蝙蝠算法、狼群算法、果蝇算法、社会模拟、虚拟世界等 |
2.7 |
混合智能 |
B23Q15*、B23Q16*、B23Q23*、B25J11*、G06N*、G06K9*、G06Q*、G06T*、G10L* |
生物智能、机器智能、宠物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 |
3 |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 |
|
|
3.1 |
自然语言处理 |
G06F16*、G06F40*、G06K9*、G06N3*、G06N5*、G06V30* |
语义处理、机器翻译、字符识别、语法分析、词频统计、分词、知识图谱、自然语言查询、机器问答等 |
3.1.1 |
机器翻译 |
G06F16*、G06F40/40、G06F40/42、G06F40/44、G06F40/45、G06F40/47、G06F40/49、G06F40/51、G06F40/53、G06F40/55、G06F40/56、G06F40/58、G06K9*、G06V30* |
自动翻译、智能翻译、语言转换器、直译翻译、规则式翻译、中介语式翻译、机器翻译、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等 |
3.1.2 |
语义理解 |
G06F16*、G06F40/30、G06F40/35、G06V20/40、G06V30/262 |
语义识别、语义分析、语义检索、语义分割、语义分类、语义融合等 |
3.2 |
智能语音 |
G06K9*、G01C21/36、G10L13*、G10L15*、G10L17*、G10L25* |
语音传感、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纹识别、语音检索、语音控制等 |
3.2.1 |
语音识别 |
G10L15*、G10L17*、G01C21/36 |
语音导航、声纹识别、语音编码解码、语音增强、语音分类、语音检索等 |
3.2.2 |
语音合成 |
G10L13*、G10L19*、G10L25*、G06K9* |
波形拼接、神经声码、文语合成等 |
3.3 |
计算机视觉 |
G01S13*、G06F21/32、G06K9*、G06N3*、G06N5*、G06N7*、G06N20*、G06T*、G06V* |
图像传感、图像识别、图像生成、图像增强、图像检索、图像检测等 |
3.3.1 |
图像识别 |
G06K9*、G06T*、G06V* |
图像辨别、图像分类、图像提取、图像聚类、图像匹配、图像语义分割等 |
3.3.2 |
图像增强 |
G06K9*、G06T3*、G06T5*、G06V10*、G06V30* |
图像锐化、图像对比度、图像动态范围、图像滤波、图像校正、图像标准化等 |
3.3.3 |
图像生成 |
G06T11*、G06T13*、G06T15*、G06T17*、G06T19* |
图像合成、图像生成式对抗网络、动画制作、图像重建等 |
3.4 |
生物特征识别 |
A61B5*、B60W40/08、B60W40/09、G06F8*、G06F16*、G06F21*、G06K9*、G06N3*、G06V10*、G06V20/59、G06V40*、G10L15*、G10L17*、G16B20*、G16B25*、G16B30*、G16B35*、G16B40* |
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DNA识别、行为特征识别、动静脉识别、活体检测等 |
3.4.1 |
指纹识别 |
G06K9*、G06F21/32、G06V40/12、G06V40/13、G07C9/00、G07C9/25、G07C9/37、H04L9/40 |
指纹输入、指纹提取、指纹分类、指纹验证等 |
3.4.2 |
人脸识别 |
G06K9*、G06F21/32、G06V40/16、G07C9/00、G07C9/25、G07C9/37、H04L9/40 |
面部捕获、面部提取、面部识别、表情识别、人脸验证等 |
3.4.3 |
虹膜识别 |
G06K9*、G06F21/32、G06V40/18、 G06V40/19、H04L9/40 |
虹膜检测、视网膜检测、虹膜验证等 |
3.4.4 |
声纹识别 |
G06F21/32、G10L15*、G10L17*、G10L25*、H04L9/40 |
声音识别、声纹辨认、声纹拼接、声纹波形等 |
3.4.5 |
DNA识别 |
C07K*、C12Q*、G01N33*、G06F21/32、G16B*、H04L9/40 |
DNA检测、DNA编解码、DNA比对、DNA鉴定、DNA鉴定等 |
3.4.6 |
行为特征识别 |
B60W40/08、B60W40/09、G06F3/01、G06F21/32、G06K9*、G06V20/40、G06V20/59、G06V40/20 |
动作捕捉、动作识别、行为监控等 |
3.5 |
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 |
A63F13*、G02B27/01、G06F3/01、G06K9*、G06Q30*、G06T15*、G06T17*、G06T19*、G06V20*、H04N13*、H04N21/472、H04N21/478、G16B*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头戴显示器、智能眼镜、虚拟交互、虚拟游戏、虚拟购物等 |
3.5.1 |
增强现实(AR) |
A63F13*、G02B27/01、G06F3/01、G06F9/44、G06F9/451、G06K9*、G06T15*、G06T17*、G06T19*、G06V20/20、H04N13*、H04N21/472、H04N21/478、G16B* |
增强实境等 |
3.5.2 |
虚拟现实(VR) |
A63F13*、G02B27/01、G06F3/01、G06K9*、G06T15*、G06T17*、G06T19*、G06V20*、G06Q30*、H04N13*、H04N21/472、H04N21/478、G16B* |
虚拟实境等 |
3.6 |
人机交互 |
A63F13*、G06F3/01、G06F3/02、G06F3/033、G06F3/0338、G06F3/0346、G06F3/0354、G06F3/0362、G06F3/038、G06F3/041、G06F3/042、G06F3/043、G06F3/044、G06F3/045、G06F3/046、G06F3/047、G06F3/048、G06F3/0481、G06F3/04812、G06F3/04815、G06F3/04817、G06F3/0482、G06F3/0483、G06F3/0484、G06F3/04842、G06F3/04845、G06F3/04847、G06F3/0485、G06F3/04855、G06F3/0486、G06F3/0487、G06F3/0488、G06F3/04883、G06F3/04886、G06F3/0489、G06F3/04892、G06F3/04895、G06F8*、G06F9/44、G06F9/451、G10L13*、G10L15*、G10L17* |
人机交互、眼动跟踪、眼球追踪、视觉轨迹跟踪、头部轨迹跟踪、数据手套等 |
3.6.1 |
语音交互 |
A63F13/215、A63F13/424、A63F13/54、B60W50/08、B60W50/10、B60W50/12、B60W50/14、G06F3/16、G10L* |
语音交互、语音唤醒、语音提示、人机对话、声音分析、语音输入等 |
3.6.2 |
体感交互 |
A63B71*、A63F13*、B60W50/16、G05B19*、G06F3/01、G06F3/048、G06F3/0481、G06F3/04812、G06F3/04815、G06F3/04817、G06F3/0482、G06F3/0483、G06F3/0484、G06F3/04842、G06F3/04845、G06F3/04847、G06F3/0485、G06F3/04855、G06F3/0486、G06K9*、G06N3*、G06T*、G06V40*、G09B5*、H04N21* |
体感交互、动作捕捉、动作感知、姿态捕捉、姿态感知、触觉反馈等 |
3.6.3 |
手势交互 |
G06F3/01、G06F3/048、G06F3/0481、G06F3/04812、G06F3/04815、G06F3/04817、G06F3/0482、G06F3/0483、G06F3/0484、G06F3/04842、G06F3/04845、G06F3/04847、G06F3/0485、G06F3/04855、G06F3/0486、G06F3/0487、G06F3/0488、G06F3/04883、G06F3/04886、G06F3/0489、G06F3/04892、G06F3/04895、G06V40/20 |
手势跟踪、手势识别、手部姿态等 |
3.6.4 |
脑机交互 |
A61B5*、G06F3/01、G06K9* |
脑机交互、脑机接口、植入式脑机、非植入式脑机等 |
分类说明
(一)本分类体系中各技术分支对应一个或多个国际专利分类,表示该国际专利分类下专利与所述技术相关。所述国际专利分类对应的关键词概述是对该分类的进一步限定,应结合实际在统计分析中使用。
(二)一个国际专利分类可对应到一个或多个技术分支,表明该国际专利分类下专利与一个或多个技术分支相关。一件专利如对应两个以上技术分支,在汇总统计上一级技术分支专利时,应做去重处理。
(三)国际专利分类号后加“*”表示包括国际专利分类该层级及以下所有分类号。
(四)本分类体系使用《国际专利分类表(IPC 2022)》为参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