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自治区 > 详情

“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书写幸福答卷

2023-12-0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 阅读量: 

“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书写幸福答卷相关图片

蓬勃发展的乳业。

“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书写幸福答卷相关图片

呼和浩特蓝。

“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书写幸福答卷相关图片

便捷的地铁。

11月24日,备受关注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区)”榜单在成都举行的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发布,呼和浩特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当晚,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中山路、新华大街等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物点亮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字样。呼市人的朋友圈里也满是欢呼雀跃和自豪骄傲。

幸福,于个人而言可能是两人三餐四季,可能是家人平安喜乐,可能是工作顺心顺意……可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幸福的指标不止一个,而幸福的评价也不止一人。一座城市幸福与否,市民感受最直接。如果要用幸福定义城市的底色,幸福就是在毫厘之间锚定民生所需,用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进程,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对于祖国北疆现代化草原都市——呼和浩特,幸福是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是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赏心悦目,是城市功能、城市品质的内外兼修,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舒适安心,也是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和谐包容。

幸福是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呼和浩特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了“六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以乳业草种业为核心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向着世界级目标全速前行。奶业大会期间,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呼和浩特落成。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攻坚克难,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技术、新型营养调控技术、益生菌包埋技术等乳业发展“卡脖子”技术正在一个个被攻克。

从“一粒硅到一颗芯”,以电子级硅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目前,呼和浩特电子级单晶硅产能全国占比已达26.5%,光伏级单晶硅全球占比23%、半导体单晶硅全国占比30%。呼和浩特正在加快推进中环产业城、华耀光电等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和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从单纯原料端向切片、磨片、抛光、清洗等下游环节延伸。

从“一颗玉米到一粒药”,以生物发酵、生物疫苗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聚链成势。呼和浩特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动物疫苗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宠物疫苗智能制造基地,拥有金河、金宇、金达威等龙头企业,在“生物疫苗、生物发酵和制药、中蒙医药”3个领域引领行业发展。

从“一颗芯到一片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生态圈逐步扩大。和林格尔新区聚焦打造全国最强的绿色算力供给者,持续扩大算力底座,集聚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主要金融机构、国家部委、头部企业的数据中心、超算平台、智算中心等26个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0亿元,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20万台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进入全国八大枢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列。

从“一块煤到一罐气、一滴油到一匹布”,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规模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形成。呼和浩特培育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5条现代化工产业链,围绕“能化一体”全新发展模式,现代化工产业呈现出绿色化、高端化、低碳化发展的全新面貌。

“追风逐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有力保障绿色能源基地建设。目前,呼和浩特拥有世界最大单体电厂装机672万千瓦火电厂大唐托电,风电、光伏装机共416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到120万千瓦,“风光资源”风光无限。呼和浩特新能源项目发展势头强劲,重点实施阿特斯、正泰、双杰、高登赛等一批产业项目,构建“火、风、光、水、储、造”全产业链格局。

在“六大产业集群”加持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9.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6%,固投增长32.5%,社消零增长7.4%。GDP和固投两项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排名第二。发展“加速度”、亮眼“成绩单”,让呼和浩特的幸福有了底气。

幸福是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赏心悦目

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这个夏天,许多市民、游客置身于呼和浩特的敕勒川草原,快乐与幸福溢于言表。提及首府的环境,来自广州的游客李莉赞不绝口:“空气感觉特别清新,草原也很美,城市街道干净整洁,天特别蓝,明年夏天我还想再来。”

市民、游客对呼和浩特生态环境的评价,与首府长期以来注重提升群众环境获得感,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有直接关系。

近年来,呼和浩特坚持高位推进、多点发力,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成功获批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35蒸吨及以下所有燃煤供热锅炉和部分大型燃煤锅炉已全部淘汰。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煤改集中供暖”等方式,综合整治农村地区燃煤散烧5.29万户,实现617.6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散煤用户全部“清零”。268家加油站、198家重点企业、6003辆在用重型柴油货车实现在线监控。2022年,呼和浩特优良天数合计329天,较上一年增加11天,达标率首次突破90%,改善幅度位居全区第一,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位列全国第13名。

沿着大青山木栈道一路攀登,低头可以俯瞰郁郁葱葱,远眺可以欣赏城市霓虹。今年夏天,呼和浩特大学生凌晨“登大青山看日出”火爆出圈。“攀登在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上的澎湃青春”,一时间成为呼和浩特一道亮丽的风景。

呼和浩特以“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提升生态能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成果辉煌:森林面积达4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78%,草地面积达83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6.15%,湿地面积达57万亩,有哈素海国家湿地公园、浑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个国家湿地公园,各项指标均达到10年来最好水平,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生活幸福满满,尽享生态惠民红利,呼和浩特依托大青山浅山区、大小黑河水系生态带、城市道路绿廊系统和全域综合公园体系,织牢中心城区“内核”与近郊生态屏障之间的循环流通之网,盘活城市绿地经络,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间,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为人们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可能。

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经建成口袋公园、社区游园486处,城市绿道529.2公里,建成区绿地率40.3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62平方米,“三绿”指标在省会城市中排前列。

今年,呼和浩特新建提升口袋公园和社区游园300个、改造绿化节点1000处,建设城市绿道200公里,实施了三环路沿线整治及重要节点绿化工程。如今的青城,大街小巷绿树掩映,公园绿地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幸福是城市功能城市品质的内外兼修

城市幸福与否,市民感受最直接。一座城市是否能让人幸福,关键要看它是否能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

“我有慢性病,每次去医院看病太麻烦。现在好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三甲医院的专家给大伙看病。”呼和浩特新城区东风路街道居民刘桂年说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时很高兴,因为她再也不用为去大医院排队而发愁了。

呼和浩特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不断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分中心建设;对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4个乡镇卫生院、863个村卫生室同步进行了建设,为全市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先进医疗设备;7家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实现“医联体+远程会诊”模式……一项项具体举措,给首府市民带来了人人可感的变化。

“是呼和浩特的好环境、好产业、好政策吸引了我,如今有了舒适的家,更让我安心留下,我相信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发挥我的专业特长,实现人生价值。”来自武汉的张博是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签约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入住第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让她开心不已。

就业是衣食住行的基础,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呼和浩特全面推进“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丁香扎根”等9项行动,全面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政策,精心组织实施“131”就业帮扶,2022年以来,6.06万名大学生实现留呼就业创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总量居全区首位。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组织开展“助企纾困  职等你来”“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各类招聘活动。今年上半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洽谈活动120场,提供就业岗位12.17万个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6.4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24人。

呼和浩特的幸福,还藏在对“一老一小”的关怀中。近年来,呼和浩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2所、新增学位2.1万个,新建幼儿园29所、新增学位8000个。同时,正在加快推进“3年100所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通过建立联盟校,实施“名校+”工程,强校带弱校,推动集团化办学,涉及学校152所,覆盖师生20余万。如今的呼和浩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公办民办结构更加合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学生享受公平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积极探索和创新居家养老新模式,先后制定出台了26个规范性政策文件,从土地、税费、政府购买服务、适老化改造、助餐、运营奖励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配套体系。截至目前,呼和浩特累计投入2亿元用于养老事业硬件建设,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9个,设置床位5985张。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10个,覆盖率达95%,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31个,覆盖率达100%。建成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20个、村级养老服务设施448所。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精神上的关怀和生活上的照顾。

不仅如此,为了市民能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呼和浩特按照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滑雪的“全季”营销模式,打造“亮丽敕勒川·精彩黄河湾”主题品牌,举办“多彩敕勒川  青城好花季”“爱上敕勒川  全民大联欢”“丰裕敕勒川  壮美黄河湾”“乐游敕勒川  雪舞大青山”四季主题系列活动。如今的呼和浩特,已成为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正在建设成为处处是风景、时时有服务、人人都舒心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宜游城市”。

幸福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舒适安心

“正是内蒙古地区特别是呼市良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政企关系让内蒙古鲁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让我们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前不久,在内蒙古鲁阳节能12万吨陶瓷纤维扩产项目建成投产仪式上,内蒙古鲁阳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世友激动地说。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力、集聚力,更是竞争力、生产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在呼和浩特安家落户,有幸福的归属感,呼和浩特全面推行“一网办”“一次办”“掌上办”“帮您办”。“一网通办”实现1040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839项,推进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建设,梳理出需要归集证照177类,刻制电子印章805枚,制发电子证照366.5万张。设置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和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设置帮办代办窗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全市7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1320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实现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全覆盖。推动多层级跨区域审批,加快区域互联互通,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

同时,呼和浩特聚焦法治建设,为企业保驾护航。用高质量的法治供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企业家冤错案件防范和纠错机制,成立涉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冤错案甄别纠正委员会,在涉企执行案件中,采用“活封”、查封对企业财产等影响较小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涉案企业正常运转,集中攻坚涉企长期未审执结案件,确保动态清零、严防清旧积新,组织45个调解组织进驻法院诉调中心,262名调解员开展矛盾诉前调解。聚焦高标准保护,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截至6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呼和浩特窗口今年办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业务11件,涉及商标260枚,涉及金额3.25亿元。

在2023年“强首府、向未来”金融助推首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24家银行机构达成意向授信金额918亿元,涉及200个项目,23家银行机构拟签授信合同571亿元,现场与23家重点企业签订授信合同(落地资金)206亿元。

同时,通过金融赋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年初以来,呼和浩特发布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册和金融产品册,实现爱青城APP线上查询金融产品,组织召开民营企业融资专题座谈会等政金企对接活动,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匹配2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近亿元。同时,为420项科技创新事项兑现奖补资金2929.8万元,“真金白银”激励企业持续创新,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预算7.5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3.84%。

优良的营商环境激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新增市场主体35836户,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64672户,同比增长7.28%。新引进招商项目460个,协议投资额4130亿元。项目的数量、投资额,为近年来最多。

提效率、强服务、树公平……呼和浩特不断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商贾近悦远来,不断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幸福是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和谐包容

“李书记待我就像亲人一样,社区的工作人员时不时就上我家帮我做家务,帮我买生活用品。”回民区三顺店社区景观小区的回族老人甄桂花说。年届九旬的甄桂花是一名孤寡老人,她的老伴、儿子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李一芝经常上门慰问老人。甄桂花成为三顺店社区“红石榴驿站”重点关注、关心、帮扶的对象。“有了社区这个大家庭的关怀,我这心里别提多温暖了!”甄桂花说。

三顺店社区只是呼和浩特众多社区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结亲困难群众、宣讲民族政策、参加现场接访、化解问题矛盾、办结一批实事的“五个一”行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全力营造各族居民共融共乐的良好居住环境。

同时,推动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和区域内双向交流,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开展了青城石榴籽“五个一点”行动、“石榴籽  手拉手”中国少年生态行同心营交流展示等活动,推出大青山万里茶道红色之旅、城市之根黄河之旅、黄河岸线非遗之旅、昭君和亲文化之旅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旅线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窗口,让文旅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助推器”。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呼和浩特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讲堂”“红石榴驿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创新打造“团结奋进号”公交专线、“民族团结”主题地铁车站、车厢移动展现阵地,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广泛开展“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国”主题升旗仪式、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观摩会”“童心向党筑梦北疆  民族团结共创未来”巡回展演、“永远跟党走、文明同我行”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同时,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不断促进各民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聚焦青城文脉历史沿革、敕勒川大地人文风情,结合长城、黄河等中华民族重要形象标志,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内涵,开展“北疆文化  青城印记——寻迹文化符号集群”活动,打造“青城文化讲坛”品牌,召开“把脉青城研讨会”,举办“文化名人北疆行”活动,围绕“三北精神”、红色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大历史人物、事件开展各类题材文艺创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北疆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传播呼和浩特独特而有内涵的城市形象风貌,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树立文化自信,深化文化认同,全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如今,在美丽青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一幕幕各族群众心手相牵的温馨画面,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各族群众心田,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美,民族团结果实越结越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时俱进,幸福城市的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呼和浩特将继续坚持把事关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民生大事,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难题、回应好群众的每一个期盼,让城市更温暖、人民更幸福。